摘要 摘要:中國光伏企業在美國出口量仍逐步攀升,似乎并未受到美國對華光伏產品反傾銷稅率的影響,同時出口美國的產品價格低于當地企業。這正在給中國的光伏企業帶來新“麻煩”。?
摘要:中國光伏企業在美國出口量仍逐步攀升,似乎并未受到美國對華光伏產品反傾銷稅率的影響,同時出口美國的產品價格低于當地企業。這正在給中國的光伏企業帶來新“麻煩”。Solarbe(索比)光伏太陽能網訊: [ 尚德電力、英利和天合光能等公司在美國市場一度處于“大腕”級公司:2011年前三季度,它們出口美國產品的數量,占美國光伏產品總量的19%、14%和20% ]
中國光伏企業在美國出口量仍逐步攀升,似乎并未受到美國對華光伏產品反傾銷稅率的影響,同時出口美國的產品價格低于當地企業。這正在給中國的光伏企業帶來新“麻煩”。
近日,一家美國企業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下稱“ECD”)的破產管理人對尚德電力(STP.NYSE)、英利綠色能源(YGE.NYSE,下稱“英利”)及天合光能(TSL.NYSE)等三家中國企業提起訴訟,要求賠償9.5億美元。原因是“三家中國公司持續破壞并傷害競爭對手,從而達到破壞所有市場競爭的目的”,而這導致了ECD的破產。
昨天,上述三家公司未對此說法予以正面回應。
多位光伏業人士認為,這是中國遭遇美國反傾銷調查之后可預計到的事件,不少美國企業也確實因為競爭激烈等原因而退出了市場,現在美國光伏市場規模較大的公司所剩無幾。盡管如此,這并不能說明是中國光伏企業的“低價”產品導致了ECD的破產。
業內人士指出,美國企業的電池產品比進口自中國的產品具有更高的效率,因此定價也更高,中美光伏產品并不在同一個層次進行競爭,彼此之間的威脅關系并不大。
無懼稅率,出口持續攀升
據海外媒體的消息,ECD公司的破產管理人John Madden起訴三家公司的理由是,中國企業非法占領了美國市場,令美國充斥了大量的低價太陽能電池組件。John Madden來自一家信托,該信托創設原因恰恰是替ECD的債權人來追討債務。
三家在國內制造光伏組件的光伏企業,在美國的銷售額確實也不算低。
以英利為例,該公司2010年~2012年于美國地區的收入分別是人民幣12.16億元、21.37億元、16億元,占此公司全部銷售額比重的9.7%、14.6%和14.1%。英利在德國地區的銷售收入占比,從2010年的57%下降到了42%。英利在今年二季報中發布預測稱,2013年其在美國的銷售額,可能比2012年增長250%。
天合光能的2012年年報也顯示,2010年~2012年期間,其向美國出口產品的銷售額,占該公司銷售額的比重從14%躍升至25.5%,公司在美業務,并沒有受到美國對華光伏產品實行反傾銷稅率的影響。
記者發現尚德電力沒有公布過2011年和2012年的財報。不過,央視曾報道稱,尚德電力、英利和天合光能等公司在美國市場一度處于“大腕”級公司:2011年前三季度,它們出口美國產品的數量,占美國光伏產品總量的19%、14%和20%。
中美產品錯位競爭?
“國內企業之所以可以在美國贏得較高的銷售額,與價格較低有一定關系。”晶澳太陽能一位內部人士表示,“雖然中國受到了美國反傾銷調查的稅率限制,但目前以成本及運費來計算,國產貨在美國的報價大約是每瓦66美分。而美國當地公司的產品約為每瓦68美分及70美分。”
為何2012年5月17日美國商務部已對中國涉案的光伏企業實行適用31.14%~249.96%不等的臨時反傾銷稅率,而中國產品如今仍可大量出口美國?
前述晶澳太陽能人士說,中國企業避稅的方式便是:從臺灣拿電池片來加工成組件,再出口美國。只要原材料——電池片不是中國內地生產的,那么美國就不會征收很高的關稅。他也表示,中國以每瓦66美分的定價在美國出口,仍然有利可圖。“因為中國企業在美國之外,還在國內、歐洲等地銷售光伏組件,并且建設大量的光伏電站系統,其總的毛利較低,同時也會掩蓋單獨在美國銷售組件所取得的不錯毛利。但熟悉市場的人士都知道,美國的制造成本還是高于中國企業的。”
不過,也有媒體報道稱,在美國建設一個光伏組件工廠的投資回報率,要比在中國更有優勢。同樣是1G瓦的工廠,組件成本在美國、中國分別是0.6美元/瓦、0.54美元/瓦。若投資回報期為9年,那么兩地的ROIC(投資回報率)分別是10%、8%。因此,在美國當地設廠或許對很多打算繼續在美獲利的公司來說,不失為一種新選擇。
此前尚德電力就已經在美國開設過一家工廠,但是由于尚德電力旗下的無錫尚德經營不善、管理存在嚴重問題等,也牽連到了這家在美的組件廠,其于今年4月宣布關閉。不過包括阿特斯、晶科能源等在華有大規模工廠的組件企業,仍不排除在美建新廠的可能。
阿特斯公司一位管理層也向記者透露,美國的大型光伏組件生產商已經所剩無幾,現在成氣候的也就是第一太陽能(FSLR.NYSE)和SUNPOWER公司。第一太陽能的碲化鎘薄膜技術與傳統的多晶硅生產方式并不一樣,“而SUNPOWER的電池產品效率則高達20%以上,與中國15%到18%的效率也并不同,其定價也略高(約1美元/瓦)。”晶澳太陽能前述人士說,所以美國企業現在與中國企業的競爭完全是兩個層次的,彼此之間的競爭威脅似乎并不大。
多位光伏人士也認為,這次三家公司被美國企業起訴的事件,考慮到尚德電力的實際情況,受影響最大的可能會是天合光能和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