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有著“中國金剛石微粉之鄉”的柘城縣采取“引聯建并重,產學研結合”等措施,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有力地促進了金剛石類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優化升級。拉絲模聚晶是萬克鉆石有限公司打造出口...
有著“中國金剛石微粉之鄉”的柘城縣采取“引聯建并重,產學研結合”等措施,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有力地促進了金剛石類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優化升級。拉絲模聚晶是萬克鉆石有限公司打造出口的“拳頭產品”,我們平常生活中所用的電纜、電線就是用它拉制而成的。
萬克鉆石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馬駿驥表示:普通工藝生產出的拉絲模聚晶只能厚度達到1毫米-5毫米之間,我們現在的生產工藝經過改進后,生產厚度能夠達到大概15-20毫米之間。單次的效率提高了4-5倍。效率提升后,產品的耐用度,不但沒有降低,還有所提升。
馬駿驥說,常規方法制作大尺寸金剛石拉絲模聚晶時,合成塊里面的溫度不均勻。溫度高的部分金剛石已經碳化成碳,溫度低的部分還未燒結成型。如何控制合成塊的溫度,是制作產品的關鍵。他們在合成時增加一個保溫隔熱層,合成腔里面溫度達到相對均勻的狀態,就解決了這一難題。小馬告訴記者,別小看這個只有拇指蓋大小的“小不點”,就這么一塊市場價就在1500-2000元。僅此一項產品科技創新后,給萬克公司帶來的效益是三四倍的增長。
柘城另一家公司惠豐金剛石有限公司,這幾天正忙著跟日本的一家公司就生產納米級金剛石粉體進行洽談對接,以提高產品的科技附加值和產品競爭力,占領金剛石微粉的高端市場。就是這樣一家企業,幾年前,還是一個靠給客戶來料加工生產金剛石破碎料的作坊式工廠。
惠豐公司負責人王來福說:我們生產微粉的環節,主要是兩個環節,一個是破碎環節,一個是分級環節。破碎,我們以前用粉磨機破,現在用氣流模了,分級以前是人工,現在是自動化分級設備。
惠豐金剛石有限公司高薪聘請專業技術人才,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同時依托產業優勢成立金剛石微納粉級河南省工程實驗室和河南省亞微米超硬粉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得了六項國家技術專利,被批準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惠豐公司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公司不僅規模擴大了,產能也提高了10倍以上。公司生產的超強、超硬金剛石微粉通過技術的提升占領了80%的國際市場。今天的惠豐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金剛石微粉制造企業、“河南省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首批骨干企業”。
在柘城產業集聚區,像萬克公司和惠豐公司這樣依靠科技創新和技術創新贏得發展的的企業還有很多。除了實施科技創新,柘城還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引進力度,設立了5000萬元專項科技創新基金,支持重點骨干企業引進先進技術,改進生產工藝。幫助企業建成了4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實驗室和省級金剛石檢測中心,設立了博士后流動站,成功引進博士8人、碩士30余人、高級技術人才150余人,使不少企業自身具備了新產品研發、專利成果轉化、金剛石微粉及制品檢驗檢測的能力。為促進金剛石主導產業升級,柘城縣多次邀請國內20多位超硬材料專家教授“把脈問診”,開展科技培訓。同時,積極組織企業與省內外10余家科研院所“聯姻結緣”。此外,政府部門積極為金剛石企業的項目用地、廠房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提供優惠。加大金融信貸支持力度,積極為符合條件的金剛石超硬材料生產企業提供信貸支持。同時,加強企業商會建設,促進企業與外界的信息資源共享和經濟技術交流合作,為企業發展提供一系列的服務平臺。
柘城縣委書記劉連昌說:2013年我們縣委縣政府將緊緊圍繞“省級高新區”建設進一步增加科技投入,搭建好科技創新平臺,著力科技創新,增強科技支撐力,新增國家級或省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以上,工程技術研發中心3家以上,建好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力爭創建好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