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要千方百計促進出口成交。”備受關注的全國進出口工作會議2月21日結束,會上對將于今年4月份開幕的春季廣交會確定了這一目標和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目標上次提出還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另外,從去年四季度到現在,商務部已經多次表示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穩定外貿增長的政策措施。
商務部副部長鐘山在進出口工作會議上表示,今年外貿形勢更加嚴峻復雜,任務更加繁重艱巨,做好外貿工作更具挑戰性,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的相關外貿政策即將出臺,政策取向是基本穩定的,如財稅方面將加大支持力度,保持出口退稅的連續性與穩定性,注重結構性減稅,減輕企業負擔;此外,貨幣政策和貿易政策也將保持基本穩定。
對此,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馬宇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外貿新政具體會集中在解決企業融資問題、稅費減免以及貿易便利化問題上,進出口關稅等問題相對比較復雜,暫時還很難調整,如果調的話幅度也不會太大、范圍也不會太廣。”
重心移向新興市場
鐘山在會上稱,我國今年將加大對新興市場,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市場的開拓力度,目前已選取約30個國家作為今年及未來若干年外貿多元化戰略重點突破市場,力爭到2015年,我國與歐美日等傳統市場以外的市場貿易占比提高5個百分點。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外貿對發達國家依賴程度高,和發展中國家的外貿規模較小。當前,主要經濟體受債務危機困擾,經濟持續低迷,需求相對疲軟,大力開拓發展中國家市場有利于培育新的出口增長點,適應當前世界經貿調整格局。
事實上,歐債危機致使外需下降,外貿企業訂單減少,企業也頗為頭疼。
“相對來說,東南亞及非洲市場要比歐洲市場更具潛力,歐債危機致使歐洲經濟很難迅速恢復,但目前我們公司新興市場的份額占比還是比較小的。”艷陽春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黃春滿告訴記者。
據春蘭(集團)公司副總裁、高級經濟師馮斌介紹,春蘭在2007年之前的出口市場中,歐美市場占據一半以上的份額,而現在已不足1/3,新興市場的占比已上升到2/3以上。
匯豐最新面向近700家中國企業進行的調查顯示,在當前的經濟背景下,受訪企業紛紛表示計劃開拓新的國際市場,對新興市場尤其是金磚國家的潛力尤其看好;其中,62%的受訪企業計劃未來5年與金磚國家進行貿易,其中巴西和俄羅斯最受青睞,41.7%的企業有意與埃及、印尼和越南等市場進行貿易。
馬宇分析稱,從市場需求來看,發達國家的市場增長率比較低,美國和歐盟去年增長都不到2%,要保持外貿穩定增長必須開辟新的市場。
解決企業“錢關”
春交會近在眼前,促外貿新政出臺時間點越來越近。
馬宇認為,增加企業融資、減免稅費和貿易便利化這三點對進出口貿易的作用更大一些,也比較符合大的方向;其中,貿易便利化是外貿企業十分關注的問題,在貿易便利化上我國還有非常大的潛力,出口的報關、透明度、規范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問題,這對外貿造成了很大困擾。
關于促外貿政策,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此前也曾提到將“保持匯率基本穩定”,“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將更加注重支持中小微企業加快發展”。
興業銀行(14.39,0.03,0.21%)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微博)對本報記者分析,目前企業出口壓力大,由兩種原因導致:有一些企業由于外需不好,導致接不到訂單;還有一些企業,卻因為成本無法覆蓋等問題有訂單而不能接。外貿政策制定前應搞清楚問題的癥結所在,對癥下藥。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外貿企業目前最希望的是加大出口信貸支持力度。
“在這一輪的經濟危機沖擊下,一些歐洲國家的銀行債臺高筑,伊朗、北非等地區戰事連連,中國外貿企業經營風險極大,出口保險應該發揮作用。”魯政委稱。
“外貿企業資金緊張,這從去年開始就非常明顯。”馬宇告訴記者,商務部目前制定的政策會盡量不讓企業因為資金問題而使訂單流失,這也有助于我國金融制度的發展。
申銀萬國(微博)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表示,此次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企業的資金“饑渴”,但解決外貿企業的融資難問題還應主要靠提高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降低費率水平以及完善貿易融資業務差異化監管政策。
據記者了解,按照慣例,商務部將在今年的春季廣交會上對進出口情況進行調研,為下一步的政策出臺提供依據;因此,促進出口政策或許會在廣交會結束后集中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