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國內鋼材市場形勢極其復雜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態勢沒有改變,鋼鐵產能過剩形勢嚴峻,而需求方面,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低迷行情依舊難改。
產能過剩,鋼廠虧損也不減產
由于過去幾年鋼鐵產能的快速擴張,創歷史新高的產能給2012年鋼鐵供應市場造成了巨大壓力。某研究中心分析師表示,今年產能過剩的現象較往年嚴重。
在產能基數達到高位后,近兩年凈增煉鐵產能仍超過1億噸,即使在未來一年內將現有400立方米及下高爐全部淘汰,粗鋼產能仍高達8億噸左右。在需求明顯減緩的情況下、在鋼產量進入低速增長軌道的弱需求階段,潛在的產能達到歷史新高,這是2012年中國鋼鐵工業最急需解決的問題。
但即便如此,各主要鋼廠今年的生產目標仍很“壯觀”。
【河北鋼鐵集團:力爭實現營業收入2500億元】
在河北鋼鐵集團第一屆職工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暨2012年工作會議上,集團董事長、總經理王義芳指出,2012年的目標是,集團主體粗鋼產量4600萬噸,實現營業收入2500億元,利稅和利潤總額同口徑不低于2011年。
【包鋼集團:力爭銷售收入600億元】
2012年,包鋼集團計劃產鐵1045萬噸、鋼1090萬噸、材1034萬噸;稀土分離產品折氧化物5.9萬噸。2011年,包鋼的產鋼量突破了1010萬噸。銷售收入600億元、降本增效19億元、合并利潤17億元。
【首鋼水鋼:500萬噸鋼產能規模效益充分發揮】
2011年12月28日,首鋼水鋼召開一屆四次職工代表大會,提出2012年生產要穩、效益要好、管理要精、把握市場要準,確保500萬噸鋼產能規模效益充分發揮。
今年,水鋼將實現營業收入201億元盈利1億元;生產生鐵490萬噸、鋼505萬噸、鋼材492萬噸的目標。
【南鋼:實現營業收入397億元 】
2011年11月1日、2日,南京鋼鐵聯合有限公司召開2012年計劃工作會議。明確2012年的主要生產經營目標是:實現鋼產量780萬噸、生鐵產量702萬噸、鋼材產量700萬噸;實現營業收入397億元,利稅24.6億元,其中利潤12億元。
酒鋼煉軋廠:實現煉鋼產能260萬噸】
酒鋼煉軋廠廠長阮強表示,2012年作為“十二五”規劃的第二年,煉軋廠要實現煉鋼產能260萬噸,其中包括38萬噸中高碳品種鋼,并至少要把220萬噸產能轉換為方坯產能,以實現股份公司軋材產品結構的平衡優化。
軋鋼方面,一、二高線明年將繼續滿負荷生產,分別實現72萬噸、75萬噸產能。中板明年預計實現92萬噸產能,其中包括了6萬噸不銹鋼。新投產的大棒線明年要實現超產,即要達到110萬噸產能,以配合實現本部富余鋼坯的最大化就地消化,減少鑄坯外倒。
市場需求繼續低迷
【國內需求不容樂觀】
目前,鋼鐵下游用鋼量最大的房地產行業依舊面臨比較嚴峻的調控,預計到2012年第一季度,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同比將出現負增長,全年增速也有限;主要機械產品產量已經連續5個月出現環比下滑;汽車產銷量增速已回落到零增長附近;主要家電產品產量連續6個月環比下滑。
整體來看,下游各主要用鋼領域的發展前景均不樂觀。而市場面的轉暖,主要還是要看鋼廠后期操作的動向。
【國際需求】
與2011年相比,2012年我國鋼材出口環境不會有明顯改善。
發達國家的債務危機和發展中國家的通脹壓力所帶來的世界經濟減速的風險,可能給我國鋼材出口帶來不利的影響,而最具威脅性的歐債危機也將影響我國鋼材的直接和間接出口。
據了解,2011年11月份,全球鋼廠的整體開工率僅為73.4%,比10月份下降約2.8個百分點,為近兩年的最低水平。而2012年,國際經濟環境仍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歐債危機等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影響還是難以預測。不難看出,2012年我國鋼鐵的出口環境并不樂觀。
一方面,國際需求因為宏觀經濟的波動而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如果國際鋼鐵需求有所恢復,目前閑置的產能也可以優先滿足需求的回升;此外,我國機電設備出口訂單的預期將大幅減少,間接影響對鋼材的需求。
基于以上判斷,預計2012年鋼材出口量將回歸到4250萬噸左右,同比下滑8.60%。
新聞鏈接:2012年中國鋼鐵行業國內外環境分析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2012年理事擴大會今天1月5日在北京召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朱繼民闡述了2012年我國鋼鐵行業所面臨的國內外環境。
朱繼民說,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我國仍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運行的基本面是好的,進一步發展具備不少有利條件,我國內需潛力巨大,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增長具有很大的空間。特別是今年將召開黨的十八大,必將進一步激發各方面促進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為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朱繼民說,但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今年國內外環境仍將十分復雜嚴峻,世界經濟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上升,國內經濟發展存在不少困難和挑戰。從國際環境看,這次國際金融危機持續時間之長、情況之復雜,歷史罕見。當前,世界經濟復蘇艱難曲折,繼續下行的壓力加大,各類風險因素進一步增多。
朱繼民進一步指出,從國內情況看,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仍很突出,特別是當前經濟運行又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