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基于R&D“走出去”的中國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培育研究》最新成果指出,我國民營企業的R&D具有“走出去”的現實可能性,技術研發創新知識的市場失靈特征和發達國家創新網絡完備性、高端性,決定了聯盟合作、兼并收購、社會網絡聯系等是民營企業R&D“走出去”的有效方式。
研究報告指出,創新知識是企業自主技術研發能力的核心和關鍵要素,但創新知識具有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易擴散、外部性以及收益的不確定性特點,導致了創新知識的交易機制失靈,因而獲取創新知識的方式必須通過內部化、網絡化的方式吸收和轉移。R&D“走出去”就是要選擇國外創新網絡,最大效率地實現創新知識的轉移和吸收,提高研發創新的投資效率和績效。
據世界銀行統計,目前美國、日本、歐盟等發達國家占有全世界86%的研發投入、90%以上的發明專利、98%的全球技術轉讓和許可收入。不僅如此,發達國家研發創新活動還形成了以跨國公司為主體,包括國際一流大學、研究機構、高端實驗室、金融服務等完備和均衡配置的創新網絡。
項目組認為,我國民營企業R&D可以通過6條路徑“走出去”。第一,逆向嵌入國際創新網絡,跟蹤國際前沿技術創新方向。第二,聯盟合作技術研發,吸收獲取技術創新知識和能力。第三,獨資或參股建立境外研發中心,嵌入創新網絡進行自主技術創新。第四,兼并收購具國際一流企業,直接迅速獲取核心創新資源和能力。第五,構建多樣化社會聯系網絡,吸收創新網絡產生的技術外溢。第六,創新與國外大學院所合作方式,學習和獲取原創性知識和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