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閉潮”為虛 處境艱難乃實
國內中小企業險象環生
業內人士稱:如無政策支持四成中小企業或將于年底“半停工”
“中小企業承受著‘死亡’威脅的煎熬!絕不是危言聳聽。”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對記者說道。
今年上半年,浙江、廣東等地一些頗具知名度的私營企業倒閉,媒體紛紛報道,這猶如一顆顆重磅炸彈,使得中小企業陷入倒閉潮的傳聞不脛而走,在持續發酵之后,引起社會極大關注。央行、工信部以及地方政府接二連三站出來“辟謠”,稱現在沒有出現中小企業扎堆倒閉的情況。
記者采訪后發現,雖然倒閉潮沒有出現,但是目前國內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的確令人堪憂。有經濟學家概括中小企業現在面臨“三荒兩高”的困境:錢荒、人荒、電荒、高成本、高稅收。其實不僅如此,隨著人民幣的持續升值以及近期發生的美債危機,中小企業的處境更是雪上加霜。
“倒閉潮”并未出現
周德文有著諸多頭銜,他不僅是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同時也是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溫州管理科學研究院院長。在這次中小企業“倒閉潮”的輿論風暴中,周德文是個“關鍵”人物,一些媒體將他在接受采訪時表達的一些觀點作為“倒閉潮”的論據。“實際上我從來沒有說過,也不認為現在溫州中小企業已經陷入‘倒閉潮’,只是說目前中小企業生存很艱難”,周德文對記者說道。
今年上半年,溫州當地數家老牌企業“不約而同”陷入破產境地,中小企業接連倒閉的消息開始傳出。之后,廣東東莞也曝出多家私營企業倒閉,進一步推動了輿論熱度。這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紛紛進行調研。
今年5月,銀監會與浙江省中小企業局組成調查組,赴臺州、溫州等地調研中小企業“倒閉潮”情況。調查組認為,中小企業生存確有主客觀困難,但“倒閉潮”的說法“立不住”。除了銀監會,央行和工信部人士也都站出來,稱“倒閉潮”不存在。
從浙江、廣東等地工商部門對企業倒閉數量統計來看,今年和往年相比沒有明顯的數量變化。比如浙江今年整個上半年注銷企業1.44萬家,而2008年同期注銷1.71萬家,2009年同期注銷1.54萬家,2010年是1.24萬家。據溫州市相關部門統計,今年上半年新設企業8761家,同比增長27.9%;注銷企業3985家,同比下降21.7%。
廣東省東莞市也是如此。東莞市工商局統計,今年上半年該市累計關停企業261家,同比減少5家,而2008年、2009年金融危機時全市關停和外遷企業分別是865家和657家。除了政府部門,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8月初也發布了針對中小企業經營現狀的調研報告,稱當下中小企業并不存在“倒閉潮”。
“融資難”逼迫實體企業
雖然“倒閉潮”未現,不過無論是政府部門的調研,還是學術機構的報告,都稱中小企業目前處境不佳。而周德文更是表示,“比起上半年,現在溫州的中小企業處境更加艱難,生存壓力越來越大。”
造成中小企業處境艱難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在這點上,周德文和央行產生了分歧。
央行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融資難并不是造成企業經營困難的最主要因素,造成今年上半年部分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周德文則認為,融資難是導致中小企業處境艱難的最主要原因。他表示,雖然上半年溫州幾家企業倒閉的直接原因多種多樣,或是企業決策失誤,或是企業主個人品質問題,但是最終都是因為資金鏈的斷裂,“背后都有龐大的民間借貸或高利貸的身影。”
2008金融危機發生后,國家推出了4萬億“刺激工程”,中小企業獲得貸款相對容易。但是今年以來,央行連續上調準備金率,使得銀行緊縮銀根,中小企業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資金鏈的壓力隨之而來。
經過相關人士介紹,記者找到一位溫州的企業主耿清(化名)。因為發展勢頭良好,前些年他的企業被政府部門認定為“成長型高新企業”,但是最近他為銀行貸款無門而急得團團轉。去年為了進一步加快企業發展,耿清向銀行貸款1000萬元,其中的500萬今年6月底到期。銀行負責人告訴他,先還了這500萬還會再重新放貸給他,于是耿清就多方籌集,包括通過民間借貸,向銀行還了這筆500萬元款項。銀行收回這筆貸款后,卻立馬“變臉”,很客氣地告訴耿清:“很抱歉,現在銀根收緊,銀行已沒有貸款額度了。”這讓耿清欲哭無淚,資金鏈一旦斷裂,企業只能停止運轉。
“最近我們調查了11家企業,其中8家企業都表示資金周轉吃緊”,周德文表示。根據溫州銀監分局的報告,今年6月末,溫州全市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余額468.2億元,投放量僅相當于去年同期的71%。據溫州市經信委監測,當前資金面偏緊的企業占48.7%,資金缺口平均為13.8%。
由于從正規金融機構的融資渠道被切斷,很多中小企業不得已轉向民間借貸、甚至是高利貸。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所發布的《小企業經營與融資困境調研報告》顯示,在溫州等地,超過50%的小型企業通過民間借貸完成融資。“而民間高利貸月息是銀行貸款利率的幾十倍,除了販毒、洗錢、賭博和在證券市場上有特殊渠道的公司,沒有任何一家正規經營的企業能夠承擔起這樣高的資金成本,這樣的利率也等于逼實體企業自殺。”周德文表示。
百人工廠利潤不及小小蛋糕店
除了融資難,造成中小企業陷入困境還有其他眾多因素,比如用工成本的大幅提升、原材料的漲價、人民幣的不斷升值,多種因素糾纏導致企業利潤的攤薄。
周德文表示,目前溫州中小企業陷入的困境和2008年金融危機時有很大不同。2008年,許多中小企業得不到訂單,被迫停工甚至倒閉,而這一次的困境是有訂單,企業卻不敢接,不愿接,“因為利潤太薄,很多企業的利潤只有1%到2%,甚至不賺錢。”
周德文介紹了一個案例,溫州東方輕工實業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有500多名員工,每年出口額上千萬美元。但是這家公司的董事長表示,企業的一年利潤還不如他兒子開的一個小小的蛋糕店多。現在訂單的結算周期是3~6個月,不僅匯率風險大,而且資金周轉也等不起。今年以來這家公司已經放棄了多個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的大單子。
不接訂單,企業無法生存,多接訂單,不會帶來更多的利潤,反而將承擔更多風險,這讓眾多中小企業陷入兩難境地。
“現在什么都在漲,人工成本在漲,原材料在漲,但是產品價格卻不能與之匹配上浮,否則就沒有競爭力了,特別對我們這種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溫州樂清一家生產USB插頭和HDMI連接器的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道。這位人士介紹,去年招一個工人需1500元/月,現在每月工資漲到2000元,而且如果加班的話,還要付額外工資。
另外,溫州中小企業現在也被電荒所困擾。2010年溫州曾為完成節能減排指標拉閘限電,而今年卻是真的“電荒”。“去年是‘軟停電’,目的是為了節能減排,而現在是硬停電,因為供電不夠。”周德文說。停電對企業傷害很大,因為工人雖然停電沒事干,但是為了保證人手,也必須給他們發工資。許多企業只好自備發電機,不僅污染大,用電成本也要增加三倍左右。
近期,中小企業又遭受一次厄運,那就是美債危機,“美債危機發生后,海外消費需求銳減。以往這個時候是接受圣誕節消費品訂單的高峰期,但是現在減少很多,有的海外客戶甚至寧愿違約也取消了訂單”,周德文說道。
急待政策扶持
“如果外部環境和國內經濟政策方向在今年下半年依然沒有改變,40%中小企業在今年年底將處于半停工態。”在采訪過程中,周德文多次向記者表示,堅信10~12月份政府部門一定會出臺扶持中小企業的政策。
就在記者采訪周德文的當天,一場如何為中小企業減負的論壇在溫州舉行,論壇云集了經濟學者裴長洪、葉檀、魏杰及溫州本土學者周德文。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長洪表示,面對目前中小企業的經營困境,緩解融資難是當務之急,而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難題,需要啟動新一輪的金融改革。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魏杰則認為,企業要不斷創新以保持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并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戰略以獲得更多發展空間。
周德文表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已刻不容緩。應該促進中小企業從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政府應積極鼓勵中小企業在國內或國外上市,在股票市場上融資。同時要積極培育和發展企業債券市場,支持經營效益好、償還能力強的中小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進行融資。他還表示,國家要加快金融對內開放的步伐,要允許民間資本直接進入金融領域,培育愿意為中小民間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的中小金融機構。
中小企業目前陷入困境也凸顯出轉型升級的緊迫性。參加論壇的央視財經頻道特約評論員葉檀則直言不諱地稱,“如果沒有品牌、沒有技術、沒有定價權還想在東部地區做制造業,那你就是找死,基本上沒有活的可能。”周德文則表示,引進新興產業,引進人才與技術,無疑是促進溫州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要將引進人才放到比招商引資更加重要的位置,要鼓勵企業積極引進國際先進的技術與裝備,在財稅政策、銀行貸款方面給予支持。